破解12岁退役难题!苏州青训的这招太绝,连亚足联都点赞

你说怪不怪? 一支备战省级对抗赛的足球队,29个人里头,竟然有17个是自己家青训体系里长出来的苗子。 这不,苏州队就去南京踢比赛了,队伍里U22的小年轻占了差不多六成。 我听说那个叫寇程的小伙子,在“苏超”联赛里1分17秒就进球了,创了个纪录。 还有那个陆子皓,一脚“马赛回旋”的动作都在网上刷屏了。 这些孩子,好多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踢球了。

说到青训,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一到升学年纪,像12岁小升初,或者15岁初中毕业,可能就不踢了,这叫“12岁退役”、“15岁退役”。 苏州人好像琢磨出点门道来了。 他们搞了个“体教融合”,啥意思呢? 就是踢球和学习你别分开。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和吴县中学就这么干,两所学校合作,足球特长生能整班整批地从初中升到高中去。 教练也跟着一块儿“升”过去。 这样训练能接上茬,不像以前,一升学可能队就散了。

他们还有个“631”的布局,就是在县市区里头,大概布局6所小学、3所初中、1所高中,连着大学,搞一条龙的升学通道。 2022年的时候,第一批这种模式培养的初三足球队,就整个儿升到了吴县中学,听说在苏州校园足球里算是个里程碑。 现在吴县中学可牛了,校队34个队员,有33个是国家一级运动员。 还有个叫陈子凡的,都入选了U16国家队集训队,还去踢了2025年亚足联U17亚洲杯预选赛。

这些踢球的孩子,平时也不扎堆窝在一个班。 他们是分散到各个平行班里上课。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集团原来的严建春校长觉得,这样好,孩子得面对学习、训练、和同学相处各种事,思维不能太单一,这样到了球场上,瞬息万变的,才能快速做决定。 看来他们觉得,会踢球先得会做人、会思考。

训练和比赛场地也挺关键。 苏州太湖边上有个太湖足球运动中心,2019年建的。 那里头光标准11人制的足球场就有9片,还能做运动康复。 2020年和2021年的中超联赛,还有足协杯啥的,都在那里办过赛区。 因为这个中心搞得好,2024年还得了个亚足联的青训学院奖,是女子青训方面的,听说中国女足青训单位里头第一个拿这个奖的。 苏州整个城市建的足球场也不少,有1487片,其中社会足球场376片,后来好像又增加到1613片了,平均每万人有1.24片。 运河体育公园里那些笼式足球场,晚上灯亮着,好多人在那踢球。

比赛那就更多了。 市里有“市长杯”、“区长杯”、“校长杯”这种校园足球联赛。 2024年还搞了个全新的青少年足球联赛,叫U系列,分了12个组别,从U8到U18都覆盖了,一下子有113支队伍、2465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,打了538场比赛。 光是U18男子组决赛,就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去看。 张家港市的U18男队还拿了冠军。 除了这些,还有“姑苏晚报杯”、“贝贝杯”、“太湖杯”、“2034杯”这些牌子挺响的青少年比赛。

这么搞下来,成绩是看得见的。 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,苏州的U16男子足球队拿了公开组的全国季军。 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,男女9个组别比下来,苏州拿了6个冠军、2个亚军、1个季军。 现在苏州有接近50个运动员入选过男女足各个年龄段的國家集训队和精英训练营了。 去年杭州亚运会,苏州就有3个运动员进了女足国家队,上场表现还挺不错。

说到教练,太湖足球运动中心那些青训教

所以你看,苏州队能凑出这么一支大半是自己青训出来的队伍,是不是背后这些东西在撑着? 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种“体教融合”使劲搞青训的路子,要是碰上个大俱乐部挥舞着钞票来挖人,这些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好苗子,是留下来一起继续建队,还是换个地方追梦更实在?

相关足球新闻

RELATED NEWS